机器视觉向多元化领域渗透 有望引领产业新动能
更新时间:2016-10-14阅读:556次信息来源:原创
机器视觉是利用光学系统、工业数字相机和图像处理工具来模拟人类视觉和思维的技术。自动化装备可分为传感检测、监控系统、执行机构三大类,机器视觉属于传感检测领域的自动化应用设备。机器视觉系统具有极高的分辨精度和处理速度,在诸多指标上达到或超过人眼的视觉能力,并可以通过红外线、超声波、微波专用传感器成像等处理人体无法感知的内容。此外,机器视觉系统还可以不间断工作,并具有成像指标客观可量化等优点。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视觉市场,占到50%的份额。我国机器视觉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去年市场规模达3.5亿美元,增速约22.2%。机构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机器视觉产业将维持20%的增速,远高于全球的8.4%平均水平。
从产品应用来看,机器视觉不仅作为单一产品应用于质量检测等领域,目前还被广泛安装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属于自动化工程中的上游核心环节,在工业自动化进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去年我国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应用在电子制造领域,占比达46%左右。此外,汽车和制药领域的应用占比分别为10.9%和9.7%。我国机器视觉技术日趋成熟,未来应用领域将逐步拓宽,食品、包装、印刷、物流、仪器仪表等行业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工业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为工业机器人的避障与导航带来福音。工业生产线上人眼在精准度、效率方面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对于不可观测物体、高精度产品,只能依靠机器视觉。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以及生产精度的不断提高,机器视觉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工业机器人中,并成为一项核心关键技术。
医疗机器人领域。经测算,全球医用机器人未来三年销量复合增速约为55%,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在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0%、47%。可以看出,医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都具备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挖掘,机器视觉再添推力。
无人机领域。机器视觉是无人机实现无人的首要解决问题。易观智库认为智能无人机在未来几年将保持超过50%的增长率,在2018年超过100亿人民币。另外,特斯拉、分时租赁为自动驾驶增加新人气,机器视觉受益。
安防领域。智能安防是我国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视觉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智能事件分析、太赫兹技术三个方法实现智能监管,解放大量人力并大大提升效率,使大海捞针、透视眼成为可能。
当前,机器视觉已成功应用到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医疗诊断、安防监控和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业新技术迭出,机器视觉的应用领域窗口将被打开,未来这一应用技术将扩展至消费电子、可穿戴式装置、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化监控等更贴近大众生活的领域以及当前各炙手可热的新兴行业。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视觉市场,占到50%的份额。我国机器视觉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去年市场规模达3.5亿美元,增速约22.2%。机构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机器视觉产业将维持20%的增速,远高于全球的8.4%平均水平。
从产品应用来看,机器视觉不仅作为单一产品应用于质量检测等领域,目前还被广泛安装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属于自动化工程中的上游核心环节,在工业自动化进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去年我国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应用在电子制造领域,占比达46%左右。此外,汽车和制药领域的应用占比分别为10.9%和9.7%。我国机器视觉技术日趋成熟,未来应用领域将逐步拓宽,食品、包装、印刷、物流、仪器仪表等行业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工业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为工业机器人的避障与导航带来福音。工业生产线上人眼在精准度、效率方面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对于不可观测物体、高精度产品,只能依靠机器视觉。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以及生产精度的不断提高,机器视觉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工业机器人中,并成为一项核心关键技术。
医疗机器人领域。经测算,全球医用机器人未来三年销量复合增速约为55%,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在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0%、47%。可以看出,医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都具备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挖掘,机器视觉再添推力。
无人机领域。机器视觉是无人机实现无人的首要解决问题。易观智库认为智能无人机在未来几年将保持超过50%的增长率,在2018年超过100亿人民币。另外,特斯拉、分时租赁为自动驾驶增加新人气,机器视觉受益。
安防领域。智能安防是我国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视觉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智能事件分析、太赫兹技术三个方法实现智能监管,解放大量人力并大大提升效率,使大海捞针、透视眼成为可能。
当前,机器视觉已成功应用到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医疗诊断、安防监控和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业新技术迭出,机器视觉的应用领域窗口将被打开,未来这一应用技术将扩展至消费电子、可穿戴式装置、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化监控等更贴近大众生活的领域以及当前各炙手可热的新兴行业。